朱家平先进事迹

2009--2011年度南京市
劳动模范推荐评选材料
情系家乡创新业  奉献社会建新功
——六合区金牛湖街道金牛山社区朱家平同志先进事迹
劳动模范,这个闪亮的名称,已跨越了半个多世纪。时代变迁了,但不变的是劳模体现出的艰苦创业、强烈奉献精神以及锲而不舍的开拓意识,这些正是劳模精神永恒的精髓。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街道金牛山社区的朱家平同志,就是一位实践着这种劳模精神永恒精髓的人。
艰苦打拼的“追梦者”
1960年,年轻的共和国正处于困难时期,朱家平出生在六合金牛山脚下的山子林。从咿呀学语的娃娃到弱冠少年,在农村生活的二十年,“贫穷”二字深深地刻在年轻的朱家平心上。他是多么希望有朝一日能改变家乡贫穷的面貌!“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198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金牛湖,吹到了这偏僻的山村,朱家平怀揣着梦想,到了县城,开始了人生的创业历程。
创业之初,他淌过汗水,流过泪水,受过委屈,有过沮丧。然而,这一切终究没有泯灭他的梦想。几年的摸爬滚打,他深感自己知识的缺乏,于是开始恶补各种知识,参加了各种培训班,不断给自己充电。工作时,他比别人多一份专注与执着;闲暇时,比别人多一份学习与钻研。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刻苦钻研精神,使他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无线电技术、质量管理、企业管理、财务知识。凭着一股激情、一股韧劲, 1988年5月18日,朱家平同志创办了南京雄州无线电厂。从此,他走上创业发展的快车道。1996年7月工厂改制,更名为南京雄州机电制造有限公司;2002年10月雄州机电与韩国裕盛公司合资成立了南京雄盛机电制造有限公司;2006年12月,南京超州机电制造有限公司在六合经济开发区成立。作为三个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和党支部书记,朱家平同志二十多年如一日,克勤克俭,兢兢业业,公司经营管理日益完善,发展蒸蒸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仅2009年至2011年三年,他的公司销售额达14600万元,向国家上交了各项税金1380万元,并为当地解决了300多人的就业。
    创业有成,朋友开玩笑说,这下可以衣锦还乡,风风光光回金牛湖了。然而,每次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看到家乡父老和儿时伙伴日子依然紧巴,他心里就不是滋味。2005年,带着一颗回报家乡,感恩家乡,让家乡父老也走上致富的心,他来到了金牛湖街道金牛山社区,想带领左邻右舍一起致富,他一户一户拜访,经过多种方案的筛选、多次坦诚的交流,几年的实际行动让村民看到了他的诚意,陆续与他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2010年1月,朱家平同志带领他的儿子朱超与有志青年李桂忠等人,决定成立南京金牛湖金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游子回报故乡”的计划。
勇于开拓的“孺子牛”
金牛湖金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后,首先要对所流转的土地进行平整。当时,员工大多是“门外汉”,工作上困难重重,不少人心存疑虑。他用一句最朴实的话鼓励大家,“只要肯学肯吃苦,没有做不到的事”。他身先士卒,带领公司一班人,向书本学,向同行学,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为抢工期,他们不分昼夜地施工。当时,农业科技园工作千头万绪,工业企业受国际经济低迷影响也面临严峻的挑战。这边需要他,那边也离不开他。他像一个拼命三郎,硬是把自己“掰”成几份。两年来,他付出了太多心血,从没有双休日、节假日的概念,每晚回家还要过问工业公司的工作。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瑟瑟,人们都能见到他在田间的身影。两年来,有多少个节假日,是在工作中度过的,他数不清了;两年来,不分白天黑夜,随叫随到地处理了多少事,他记不清了;两年来,舍小家为大家,多少次忘了吃降血压药,受到亲人埋怨,他也讲不清了。他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行动,终于有了初步结果,公司第一年就定植了一百多亩优质葡萄,高效率令同行称赞不已。
“要想富,先修路”,朱家平同志深谙此道。他在建设田间生产用路的同时,无偿为村民们建造了村庄道路。为确保水泥路面的质量,购买的是商品混凝土,在长达三个月施工期里,他亲自坐镇指挥,确保水泥路质量。如今,村民不用出一分钱,原来的泥泞小路已经成了宽阔的大道,彻底的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在施工之初,他就想到了田间、村庄绿化的同步建设,如今科技园内满目尽是郁郁葱葱的苗木、各种各样的花卉。多年的企业管理,让他懂得集约化发展、规模化经营的重要。于是,在一期工程建设的同时,他不辞辛劳,又连续签订了更多的土地流转合同,明确了二期、三期目标。在抓定植的同时,他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园基础设施建设,为未来观光旅游打下了基础。
金山农业科技园的宗旨是“让消费者吃上绿色放心水果”。如何实现这一宗旨,多年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的朱家平同志自然就想到了向科技要生产力。为了确保葡萄等水果的质量,让科学技术与农业“联姻”,让科技人才与农民“牵手”,使金山农业科技园“提档升级”。朱家平多次拜访农业科技专家,“诚心感动上帝”,聘请到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赵密珍主任研究员作为技术指导与顾问,还聘请了一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负责技术工作。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了田间地头,配套滴灌设施400亩,6米宽钢架大棚面积400亩,成了农业增效的“助推器”,增收的“催化剂”。即使在2011年,遭遇五十年不遇的先旱后涝气候条件下,一举定植了500多亩葡萄、油桃、枇杷、樱桃等经济林果。2011年7月18日,金山农业特色葡萄基地顺利开园,首次挂果产葡萄4万多斤。初次挂果的葡萄即获殊荣:“夏黑”先后荣获江苏省第四届“中山杯”早中熟品种评比银奖、2011年南京市葡萄大赛银奖、中国南方第四届“中山杯”优质葡萄评比银奖;“醉金香”先后荣获2011年南京市葡萄大赛优胜奖、中国南方第四届“中山杯”优质葡萄评比银奖;“甬优1号”荣获中国南方第四届“中山杯”优质葡萄评比银奖。截至2011年12月,金山农业已实际投资1500多万元。如今的金山农业科技园,真可谓“农业专家园中走,科技示范保增收,一年四季风光美,百姓致富有盼头。”
群众致富的“领头羊”
    两年多来,金山农业科技园与金牛山社区的林东、林西、朱南、朱北、新生五个村民小组签订了1000亩的土地流转合同。在土地流转合同签订过程中,他是金牛湖街道第一个主动向村民提出租赁费以500斤水稻/亩为计价单位的人,租赁费用远远高于周边农田承包价,这样随着水稻价格的提升,农田租赁费将逐年上涨,农民土地收益也将逐年提高。
    金牛山社区的农民大多数主劳力已外出打工,只有部分留守农民照顾老人与孩子。金山农业的园区建设,为周边100多名留守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有效使用了农村留守劳动力,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并且农户的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人均年收入达1万元以上。预计在3-5年内,公司辐射带动面积可达2000亩,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可达到1.5万元左右。
为了实现共赢,朱家平同志还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参与金山农业的生产管理,使农民更好的掌握种植技术。他拿出资金进行投入,并准备好相应的苗木,对园区进行切块承包管理,采用定园定区负责制,培养农户自主创业的能力。这一举措加强了农民的责任意识,使农民知道“谁付出的多,谁就得到多”,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有些农民有“小富即安”的思想,对公司的一些管理理念不能理解支持,从语言到行动上设置了一些障碍,他并不气馁,不厌其烦地找他们交流沟通,讲形势、教管理、传经验、帮技术,终于引导他们走上了致富道路。
心系社会的“热心人”
“能吃亏,能与群众扎成堆;讲奉献,就能打开新局面。”这是朱家平的“增广贤文”。他不但关爱公司员工与周边农户,而且还十分关心社会,是一个心系群众的慈善企业家。
“一个人富了还不行,我要带领我的团队共同致富。”朱家平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直把公司员工当作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看待,坚持以人为本,善待员工、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经常主动找员工交流谈心,在员工的心目中,他不但是领导,更是兄长。为了给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冬发保温品,夏发降温费。员工家中有红白大事,他都会主动带上礼品、慰问金前去;员工家中经济出现困难,他会积极主动地慷慨解囊。
企业发展了,朱家平同志的人生境界也在不断提升。他认为,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负责人充其量算个老板,算不上企业家。做人讲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企业要用感恩的心不断回报社会。投入金山公司两年多来,公司仅有几万元的销售,利润尚无从谈起,可对农民当月的工资,朱家平不但都是当月兑现,而且从未克扣。2011、2012年连续两年在还没有任何收益的情况下,朱家平还主动为金山职工调增了工资。
为支持金牛山社区的市政建设,他个人主动拿出一部分资金。他说:“土地流转后,社区基层组织没有资金来源,社区要维护正常运行,没有资金怎么行?支持社区是我们的本份。”他是六合区提出这一倡议的第一人。为了振兴地方经济,朱家平还主动为金牛山社区招商引资,介绍并引进其他投资客商前来兴办企业,以改变金牛山社区的整体面貌,让金牛山人真正富裕起来。
每年他都带头,组织公司员工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近年来已向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多次捐款,还向敬老院的老人捐款捐物,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一致好评。2010年成立金山农业科技园以来,逢年过节,他都为周边村庄的村民发放水果、年货等慰问品,还为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春节慰问金。近几年来,在企业发展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他个人和企业还是向横梁敬老院、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北京办事处等社会各界捐款22.6万余元,向金牛山社区捐款和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春节慰问金等16.6万余元。
顾全大局的“好党员”
“我们党之所以拥有永不褪色的先进性,就在于广大党员始终有着坚如磐石的信仰。”在面对党旗宣誓的那一刻起,共产党员朱家平同志把义务牢牢铭记在心里。
2011年下半年,金山农业科技园的葡萄园刚刚布局完整,扬滁公路规划需要由东向西穿过葡萄园。看着刚刚建设好的钢架大棚,长势旺盛的葡萄,朱家平同志真有点不忍心。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一边是精心布局并种植的葡萄园,一边是国家公路建设的需要,朱家平没有犹豫,没有计较个人得失,毅然决然地支持公路建设,对扬滁公路占用没有提出任何怨言,只是一句话:“一切以大局为重;一切听从于政府的安排”。许多人表示不理解,甚至有人说朱家平是在犯傻。朱家平没有功夫理会这些,他及时抽调许多员工,亲自带领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拆迁移栽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周边老百姓的一致好评。目前,青奥会轻轨建设工程还将占用葡萄园的部分土地,虽然占用的具体位置目前还没有完全定下来,但朱家平同志的心里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只要是国家的决定,只要可以振兴地方经济,只要家乡繁荣,老百姓能够致富,他仍会义无反顾,选择“一切以大局为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朱家平同志深知创业之路无尽头,守成之途不平坦。他决心一步一个脚印,依托金牛湖风景区,乘青奥东风,大力发展经济林果和观光农业,逐步形成一个规模化、产业化、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生态农业基地,并按照“实施高效农业栽培——观光旅游——商务接待”的整体经营思路,形成自身独特的产业链,与“金牛湖风景旅游度假区”和“桂子山石柱林风景旅游区”相辅相成,为金牛湖的发展尽力,为金牛山的百姓造福。

苏公网安备 32011602010174号